请选择您所在的省份

A 安徽 B 北京 C 重庆 F 福建 G 广东 G 广西 G 贵州 G 甘肃 H 河北 H 黑龙江 H 河南 H 湖北 H 湖南 H 海南 J 吉林 J 江苏 J 江西 L 辽宁 N 内蒙古 N 宁夏 Q 青海 S 山西 S 上海 S 山东 S 四川 S 陕西 T 天津 X 西藏 X 新疆 Y 云南 Z 浙江

请选择招生类型

确定

请先登录

请选择 未登录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专科 已关注:0人 关注
广东/东莞     类型:理工类     创办时间:2009     主管部:广东省     院校人气:120883
院校特色:

省级示范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双高计划(专业)

校训:崇德、笃行、精技、创新
占地面积:1149余亩
住宿条件:四人间、六人间、空调、独卫、阳台、
在校生数:12000余人

学院简介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在短短的... 详情>>

学院首页
学院简介
招生动态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历年分数
录取规则
院校直播
校园风光
在线咨询

欢迎来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宣传信息网!

如果我们符合您的基本报考要求,您可以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院最新招生动态!

您目前的状态为:

咨询

录取率

欢迎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我要提问

* 问题:
(匿名提问不会收到回复微信提醒)
招生专业
位置:首页 > 招生专业

建筑学院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简介

建筑学院于2015年12月18日成立,是由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与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东莞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东莞市大业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以混合所有制形式设立的二级学院,尝试构建“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人才共育”的协同育人机制。办学定位立足三个方面:一是为我市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建造“工匠”;二是有效整合行业优质教育资源;三是探索创新建筑领域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建筑学院的设立体现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思路,以龙头企业作为办学主体,以行业深度融合为特色,以高职学历教育为基础,为东莞建筑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混合所有制的办学优势

(1)整合行业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共享平台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东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和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有效整合行业优质教育资源,搭建共享平台:东职院提供高等教育资源、高校管理经验及专业师资条件;检测中心优美的校园环境、比较完善的教学实操场地、先进完备的建筑材料检验检测设备、大型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生产与教学相融合提供平台;东莞建科所、东莞万科、大业公司、东莞碧桂园作为骨干企业提供优质师资、科研、实训、就业等资源,以及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筑等新理念和新技术。

(2)校企合作开发最实用的专业课程

从合作企业中召集了近60名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高级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进入专家库,其中聘请了18名作为专业课程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合作开发专业课程和拓展性课程,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按照“够用为度,构建建筑人才培养体系;能用为准,训练一线施工技术人员”的理念,目前已开发了《建筑机械设备操作实务》、《建筑电工与焊工》等教材。学生入学后,素质与通用能力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在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本部学习,大二转入位于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旁的建筑学院校区学习。学生毕业后,实现从学院到企业无缝对接,将择优录入合作企业就业,也可根据个人情况结合企业的需求自主择业、创业。

(3)助力建筑学院混合所有制跨越式发展

根据东莞市委梁维东书记对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扩大办学规模的调研讲话精神,建筑学院所在位置的100亩土地将用来扩大规模办学。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东莞市建设工程培训中心、建筑学院四个单位组建“建筑工学研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根据现有的状况,建筑学院将扩展为2000人的办学规模。目前有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管理,园林工程技术、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4个专业。将来可以增加建筑设计、工程造价、建设工程与材料检测,风景园林设计等专业。

整合了东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东莞市建设工程检测中心,东莞市建设工程培训中心的政企资源,于混合所有制院校层面,基于内在的公有、私有两种资本属性,消除了两种资本属性的融合障碍,学校就有了无限扩张的可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可以实施产权式的校企共建方式,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真正落实和发挥企业重要的主体作用,使办学成为企业的职能和义务,所有的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所有的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召之即来,来之能用”,实现产教融合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

相关专业

联系方式

主院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大学路3号

西校区地址:东莞市道滘镇粤晖路3号

北校区地址: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连马路183号

更多平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