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省份

A 安徽 B 北京 C 重庆 F 福建 G 广东 G 广西 G 贵州 G 甘肃 H 河北 H 黑龙江 H 河南 H 湖北 H 湖南 H 海南 J 吉林 J 江苏 J 江西 L 辽宁 N 内蒙古 N 宁夏 Q 青海 S 山西 S 上海 S 山东 S 四川 S 陕西 T 天津 X 西藏 X 新疆 Y 云南 Z 浙江

请选择招生类型

确定

请先登录

请选择 未登录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专科 已关注:1人 关注
辽宁/丹东     类型:理工类     创办时间:1956     主管部:辽宁省     院校人气:105391
院校特色:

国家骨干

优质高职

省级示范

双高计划(专业)

校训:厚德、笃行
占地面积:542亩
住宿条件:四人间、六人间、八人间、上铺下桌、上下铺、热水、洗衣机、
在校生数:8466人

学院简介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始建于1965年,前身是国家重点中专辽宁仪器仪表工业学校,2002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现为“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 详情>>

学院首页
学院简介
招生动态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历年分数
录取规则
院校直播
校园风光
在线咨询

欢迎来到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宣传信息网!

如果我们符合您的基本报考要求,您可以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院最新招生动态!

您目前的状态为:

咨询

录取率

欢迎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我要提问

* 问题:
(匿名提问不会收到回复微信提醒)
招生动态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来源:学校官网    作者: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4-12-09     浏览量:172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高职院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语文科目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所必需的语文能力,以便更好地与职业教育对接。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为150分。

3.试卷包含容易题约70%,中等难度题约20%,难题约10%。

4.题型及分值比例

序号

题型

分值

客观题(18题)

90分(每题5分)

主观题(1题)写作

60分

 

三、考核的主要内容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诗句对仗、句子表达是否得体、语病、句子排序、诗词赏析、古诗词识记、文学常识、传统文化、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话题作文: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等。

 

四、复习资料

考试的客观题大部分从客观题题库中抽取,客观题题库及答案附后。(主观题无题库)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单独招生

语文客观题题库及答案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悲怆(chuàng)   荫庇(yīn)     风雪载途(zǎì)

B.剽悍(biāo)     脚踝(huái)    恪尽职守(kè)

C.狡黠(xiá)      蓬蒿 (hāo)      鳞次栉比 (zhì)

D.藩篱(fān)      倒坍 (tā)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陨(yǔn)落      追溯(sù)      叱咤(chà)风云

B. 犀(xī)利       拮据(jù)      惟妙惟肖(xiào)

C. 彷(pánɡ)徨     篡(cuàn)夺    广袤(mào)无垠

D. 归省(xǐnɡ)     面颊(xiá)     锲(qiè)而不舍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积极(jī)      伫立(zhù)    称职(chèn)

B.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尴尬(gǎ)     嬉戏(xī)

D.吆喝(yāo)     诀别(jüé)    头衔(xián)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啜泣(chuò)      地窖(ɡào)      主宰(zǎi)  

B. 痴想(cī)        堕落(duò)      贪婪(lǎn)

C. 枯涸(hé)        苎麻(chù)      瞪眼(dènɡ)

D. 宽恕(shù)       应和(hè)       卑微(bēi)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C   )

A. 懊悔(ào)        筹备(chóu)      装模作样(mó)

B. 褪色(tuì)       汲水(jī)        言简意赅(hài)

C. 仍然(rénɡ )     拮据(jié)       迥然不同(jiǒnɡ)

D. 卑鄙(bǐ)        质量(zhǐ)     栩栩如生(xǔ)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A.篇幅     洽谈会     融会贯通   

B.赋与     和稀泥     跚跚来迟   

C.缘份     白内瘴     察研观色   

D.洞悉     水笼头     振聋发聩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 攫取   集腋成裘   振聋发聩   饥肠漉漉

B. 驰骋   穷兵黩武   未雨绸缪   忧心冲冲

C. 熨帖   永往直前   振耳欲聋   千军万马

D. 鳜鱼   出类拔萃   按部就班   暴殄天物

 

8.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C   )

A. 翻来复去    泳泉相报    风雨如盘

B. 杯水车新    汗牛冲栋    左顾右盼

C. 恍然大悟    知识渊博    再接再厉

D. 莫中一是    无可后非    众望所归

 

9.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A. 咄咄逼人   再接再厉   万马齐喑   

B. 勇往直前   应接不瑕   漫不经心

C. 阴谋诡计   滔滔不绝   川流不息

D. 不计其数   斩钉截铁   专心致志

 

10.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

A.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马革裹尸

B. 慷慨淋漓  一拍即合  戛然而止

C. 鞠躬尽瘁  铤而走险  锲而不舍

D. 精疲力竭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1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B.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竟相报道。

C. 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 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1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B. 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C. 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中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1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 文山老君山有一棵特大的香樟树,高30余米,粗13.5米,树冠覆盖面积达721.31平方米,令人叹为观止。

B. 学校辩论赛上,李明同学语无伦次的逐一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C. 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虎视眈眈的猎人,鹿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D. 家喻户晓的体坛明星姚明、李娜相继退役,结束了他们在赛场上的传奇人生。

 

14.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D   )

A.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 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 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1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他坐在演播室里,与主持人谈笑风生。

B. 在训练中失去双腿的他坐在轮椅上潸然泪下。

C. 凭着勤学苦练,不善言辞的他在同行中崭露头角。

D.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1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8.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 月亮像个大圆盘一样挂在天上。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D. 他的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19.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B  )

A. 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色厉内荏

B.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 口是心非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D. 呆若木鸡   一日三秋   如虎添翼

 

20.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B  )

A. 暴跳如雷   恍如隔世   如饥似渴

B. 千钧一发   一手遮天   怒发冲冠

C. 口蜜腹剑   胆大包天   兔死狐悲

D. 排山倒海   冰清玉洁   如鱼得水

 

21.下列诗句与“漠漠水田飞白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C   )

A. 艳艳红花映山前

B. 盈盈春风到天明

C. 阴阴夏木啭黄鹂

D. 幽幽竹影到静斋

 

22.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B.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C.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3.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B.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24.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25.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

B.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C.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D.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2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

A. 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 张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 赵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2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D   )

A.同学们给住院的校工送来水果,他感动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小明,你怎能给同桌抄你的作业?”“怪哉,君子成人之美,何罪之有?”小明很不服气。

C.西瓜滞销,小京替卖瓜的叔叔写了张促销广告:“西瓜性凉可消暑,多食无益须谨慎。”

D.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借您的书弄破了。”她笑道:“没事儿,‘读书破万卷’嘛。”

 

28.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   )

A. 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 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 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 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2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

A. 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C. 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D.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30.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

A. 你明天在家里等着,我一定光临寒舍。

B.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方法,给了大家许多启示。

C. 班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并介绍了班级管理情况

D. 他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理应得到大家的恭维。

 

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 政府部门招商就合理吗?如果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税务审计等部门把招来的投资用于制造假冒伪劣、污染环境、漏税逃税,那该怎么管理?

B. 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的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

C. 新年伊始,“勇气”号火星车和它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先后成功登陆火星,人类开始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活动又活跃起来了。

D. 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3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B  )

A. 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 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3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 手机大大地增强了人们沟通的效率和距离。

B. 通过这节课,使我们深受教育。

C. 在这节课中,学习了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D. 李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写作,还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3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36.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3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大教育家孔子,面对子路、冉有等弟子提出的类似问题,就有不同的解释。

②这是因为人的性格不同、诉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③时下,“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大热,不过,如果猛然一问,很多人会被问住。

④个人的临时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综合幸福指数的判断。

⑤“幸福是什么”向来见仁见智,连先贤也不能给出标准化的答案。

A. ⑤②①④③      B.⑤①③②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3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整整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②陆机听了不禁嘲笑左思自不师恩力,说即使费力写成,也一定毫无价值。

③西晋文学家左思受张衡《两京赋》的启发,决定撰写《三都赋》。

④左思用行动证明:成功来自于认准目标,持之以恒。

⑤左思毫不气馁,他广泛查了解,大量是收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反复修改。

A.③②⑤①④   B.④③⑤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⑤①④

 

39.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40.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

过多,就无需谈之色变。

③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 凉拌菜的卫生情况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 熟的海鲜时间长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⑥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海鲜和凉拌菜。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①②⑥④⑤   D.②①⑥⑤④③

 

41.古诗赏析

陈与义 宋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A. 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 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 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 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42.古诗赏析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 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 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43.古诗赏析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44.古诗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45.古诗赏析

约 客  宋代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 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6.“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D   )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元宵节

 

4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D   )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七夕节

 

4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C   )

A. 清明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4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A  )

A. 清明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5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D   )

A. 清明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51.选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下句(   C   )

A. 拔剑四顾心茫然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直挂云帆济沧海    D. 停杯投箸不能食

 

52.选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句(   C   )

A. 莫使金樽空对月    B. 奔流到海不复回

C. 千金散尽还复来    D. 古来圣贤皆寂寞

 

53.选出“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句(   A   )

A. 天下谁人不识君     B. 不教胡马度阴山

C. 野渡无人舟自横     D. 潦倒新停浊酒杯

 

54.选出“海上生明月”的下句(   B   )

A. 皓月海上升    B. 天涯共此时

C. 月满西楼照    D. 思君空断肠

 

55.选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句(   C   )

A. 只缘感君一回顾    B. 只缘身在此山中

C. 只缘身在最高层    D. 只因身在此山中

 

56.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虎符》《北京人》等。

B.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C. “风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儒家诗论把“风”“雅”列为“诗经六义”的两类。

D. 雨果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幻灭》《九三年》等。

 

5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 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 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C. 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和《林家铺子》。

D. 蒲松龄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5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B  )

A. 《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

B. 《登高》的作者是孟浩然。

C.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王维。

D. 《蜀道难》的作者是李白。

 

5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B. 杜牧是宋代诗人。

C. 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6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清照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又称他为“杜樊川”。

B.苏轼在散文创作上,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创作传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创作上,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创作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C.曹雪芹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80 回,后40回是高鹗续写的,后40 回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远不如前80回。

D.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边城》,以湖南凤凰古城为背景,描绘了当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乡土小说。

 

文言文阅读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B. 举匏樽以相属(慰藉)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绕、盘绕)。

D. 苏子愀然(指容色改变,这里有忧愁的意思)。

62.下列句子,不属于客“托遗响于悲风”原因的一项是(   A  )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6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调转到悲伤,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

C. 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的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D. 客人借眼前之景引出曹操落败,又继以他横槊赋诗时志得意满进行对比,对曹操这个奸雄进行了抨击。

 

文言文阅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轻率

B. 吾与点也               与:赞成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且知方也               方:道,准则

65.下列句中加点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子路率尔而子曰

C. 鼓瑟希,铿尔

D. 夫子莞尔而笑

66.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文章开头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 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他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其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 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博得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 公西华的回答使其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了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故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文言文阅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符合

D.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6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A. 輮使之然也       河东凶亦然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风雨兴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D. 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6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 “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文言文阅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0.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1.下列两组画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72.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阅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73.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   C    )

A. 《春秋》    B.《左传》    C.《资治通鉴》    D.《竹书纪年》

74.与“群臣说服”中的“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 秦王不说      B. 为一说,使与书俱    C. 诣太守,说如此   D.黄生借书说

75.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夫人坐在家的帏幕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决定了千里之外的胜利。

B.坐在军帐之中花重金筹码多请些参与出谋划策的人才,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

C.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D.我坐在家的帏幕中就可遥控胜利于千里之外。

 

现代文阅读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循世。我们可以各列举一位唐代的诗人来说明。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渗透的特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比如说中国画家中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中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没有做完这场梦和演完这幕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杀了,因为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茨威格就是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尽的,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而中国的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园,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

76.下列关于原文传统美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家组成的。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B. 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诗圣杜甫代表儒家思想,诗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诗佛王维代表禅宗思想。

C.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我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都能保留下来,世界上三大宗教在中国也有分支。

D. 中国的文人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由此可见,中国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7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 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就是讲和谐。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由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B. 虽然杜甫是在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C. 道家思想是出世,禅宗思想是循世,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间。

D.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一同服毒自尽,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他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7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就是很好的说明。

B.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青岛崂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可以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又如王维身上既在儒家的东西,也有道家的东西。

C. 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失意时的精神家园,如中国画家中的明代四大家扬州八怪等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禅里尽情的遐想。

D. 西方很多知识分子越钻越深,越来越迷茫,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所以他们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如哲学家尼采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文阅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9.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 泻 浮 洗 笼       B. 照 飘 滤 托

C. 流 升 洗 笼       D. 泻 浮 浸 罩

80.对下列句子或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8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D   )

A. 夸张       B. 拟人       C. 排比       D. 通感   

 

现代文阅读

语言艺术将走向何方?它的归宿究竟在哪儿?网络文字的沙尘暴吹个不息,势头不减,文字垃圾的雪球越滚越大,使人恐惧而看不到希望。但是我们还需要一个乐观的心态,因为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反面,一切都会盛极而衰。以法国为例,雨果和左拉时代就涌现出大量的报纸、刊物之类,并有大量通俗读物,但是流芳百世的语言艺术的瑰宝,也不过屈指可数。可见语言艺术的精华由人类的智慧和心血凝聚而成,总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语言艺术的瑰宝与人类世界同在,它的消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人类再次回到冰河期,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几百年过去,无论东方西方,纯粹雅正、最高最美的那部分语言艺术历久弥新,不仅没有消亡,而且仍然在生长,总量也在增加。再看那些同期盛行与风靡的文字,现在已无人注意。没有记忆,没有传递,没有津津乐道,没有研究、引用和欣赏。要想了解它们,就必须去专门的图书馆和资料馆,翻阅积满厚厚尘埃的老报刊。它们大部分早已去了应该去的地方,那就是语言的垃圾场,时间的河流将其冲刷得无影无踪。所以,别说是分分秒秒都在刷新的网络文字,就是现在出版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纸质书,终将被埋进历史的尘埃,剥蚀和消解。当然,这其中还会包括一部分被时代潮流所遮蔽、湮没的优秀文字。

语言文字由基本的使用工具,进步到一种艺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衡量一段历史创造的伟大与否,也要看它语言艺术发展的高度。虽然语言艺术不能像物质成果那样简单而直接地被消费和使用,比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鲁迅的《野草》等,既不能入口裹腹,也无法用来居住,但它们象征着一个民族在一个历史时期的生命能力、一个民族的心灵力量,决定着这个民族在一切方面的创造强度。所以,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就是语言艺术,这是一个至高的指标,也是一个至高的区别。

目前中国处于一个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如果我们丢掉了汉语言艺术这个最苛刻、最艰难的标准,毁坏它而不是使之生长,那么这个时期所有的物质成果都将是脆弱的。语言艺术的发展和保存是最困难的,人类发明了火药、造纸、火车、飞机、宇宙飞船等等,发现了圆周率、勾股定理、万有引力、相对论等等,这些科技成果一概得以贮存和记忆,后人可以踩着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巨人的肩膀继续攀登,然而文化与艺术却很难积累与进步,因为它是生命中最深奥最厚重、最复杂最难解的东西,也是人类文明旅程最终的抵达之地。像古希腊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东西方的古老史诗、中国的《诗经》《楚辞》和诸子百家等等,都是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再比如中国唐朝的李白杜甫,这些奇妙的语言艺术,都是无法复制的。

我们思考语言艺术的归宿,无论面对多么极端化的语言混乱和文字垃圾,仍然应该怀有希望和信心,要坚信规律,相信它将在属于自己的安息之地存在,其代表人物和创造物都在那里。不要太气馁。读那些最值得读的经典,它们的创造者虽然不在了,但伟大的文字还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与我们同时代的那些杰出者,这些人不会因为与我们同处一个时代,因为过于切近而变得廉价。千万不要和他们擦肩而过,虽然遇见是一件困难的事。

(选自张炜《语言艺术的归宿》,有删减)

8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无论是不断刷新的网络文字,还是现在出版的纸质书,最后都会被埋进历史的尘埃,剥蚀和消解。

B.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衡量一段历史创造的伟大与否,主要看它语言艺术发展的高度。

C.火药、飞机等科技成果能够贮存和记忆,是因为后人可以踩着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巨人的肩膀继续攀登,而文化和艺术却不能。

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语言艺术不发达,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其他方面的创造强度、其文明程度就会受到局限。

8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一段采用事实论证的手法,以此来证明语言艺术自有其发展规律,其精华是有穿透力的。

B.作者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对照,指出语言艺术的高峰是独特的,后人无法依靠因循、复制等方式逾越。

C.文章引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的事例,来证明语言艺术不能被消费和使用。

D.末段照应开头,强调应保持乐观态度;并且给人们以提示,要相信同时代也会有语言艺术的伟大成就。

8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对于人类语言艺术的瑰宝来说,网络文字的沙尘暴和文字垃圾的雪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可能再次回到冰河期。

B.如果我们毁坏汉语言艺术这个最苛刻、最艰难的标准,那么这个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所有的物质成果都是脆弱的。

C.几百年过去,纯粹雅正、最高最美的语言艺术历久弥新,而那些同期盛行与风靡的文字都已进入语言垃圾场。

D.语言的垃圾终被时间的河流冲刷得无影无踪,而被时代潮流所遮蔽、湮没的优秀文字,在专门的图书馆和资料馆里得以保存。

 

现代文阅读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造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85.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8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8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D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代文阅读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88.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 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 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 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89.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 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 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 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90.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 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 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 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024年单独招生考试语文考试大纲

一、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高职院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语文科目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考生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所必需的语文能力,以便更好地与职业教育对接。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为150分。

3.试卷包含容易题约70%,中等难度题约20%,难题约10%。

4.题型及分值比例

序号

题型

分值

客观题(18题)

90分(每题5分)

主观题(1题)写作

60分

 

三、考核的主要内容

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运用、修辞手法、诗句对仗、句子表达是否得体、语病、句子排序、诗词赏析、古诗词识记、文学常识、传统文化、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话题作文: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容进行选材)等。

 

四、复习资料

考试的客观题大部分从客观题题库中抽取,客观题题库及答案附后。(主观题无题库)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单独招生

语文客观题题库及答案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

A.悲怆(chuàng)   荫庇(yīn)     风雪载途(zǎì)

B.剽悍(biāo)     脚踝(huái)    恪尽职守(kè)

C.狡黠(xiá)      蓬蒿 (hāo)      鳞次栉比 (zhì)

D.藩篱(fān)      倒坍 (tā)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陨(yǔn)落      追溯(sù)      叱咤(chà)风云

B. 犀(xī)利       拮据(jù)      惟妙惟肖(xiào)

C. 彷(pánɡ)徨     篡(cuàn)夺    广袤(mào)无垠

D. 归省(xǐnɡ)     面颊(xiá)     锲(qiè)而不舍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积极(jī)      伫立(zhù)    称职(chèn)

B.迸溅(bèng)    伶仃(lín)    炫耀(xuàn)

C.援助(yuán)    尴尬(gǎ)     嬉戏(xī)

D.吆喝(yāo)     诀别(jüé)    头衔(xián)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D   )

A. 啜泣(chuò)      地窖(ɡào)      主宰(zǎi)  

B. 痴想(cī)        堕落(duò)      贪婪(lǎn)

C. 枯涸(hé)        苎麻(chù)      瞪眼(dènɡ)

D. 宽恕(shù)       应和(hè)       卑微(bēi)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C   )

A. 懊悔(ào)        筹备(chóu)      装模作样(mó)

B. 褪色(tuì)       汲水(jī)        言简意赅(hài)

C. 仍然(rénɡ )     拮据(jié)       迥然不同(jiǒnɡ)

D. 卑鄙(bǐ)        质量(zhǐ)     栩栩如生(xǔ)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A.篇幅     洽谈会     融会贯通   

B.赋与     和稀泥     跚跚来迟   

C.缘份     白内瘴     察研观色   

D.洞悉     水笼头     振聋发聩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 攫取   集腋成裘   振聋发聩   饥肠漉漉

B. 驰骋   穷兵黩武   未雨绸缪   忧心冲冲

C. 熨帖   永往直前   振耳欲聋   千军万马

D. 鳜鱼   出类拔萃   按部就班   暴殄天物

 

8.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C   )

A. 翻来复去    泳泉相报    风雨如盘

B. 杯水车新    汗牛冲栋    左顾右盼

C. 恍然大悟    知识渊博    再接再厉

D. 莫中一是    无可后非    众望所归

 

9.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B  )

A. 咄咄逼人   再接再厉   万马齐喑   

B. 勇往直前   应接不瑕   漫不经心

C. 阴谋诡计   滔滔不绝   川流不息

D. 不计其数   斩钉截铁   专心致志

 

10.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

A.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马革裹尸

B. 慷慨淋漓  一拍即合  戛然而止

C. 鞠躬尽瘁  铤而走险  锲而不舍

D. 精疲力竭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1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B. 中国足球队首次征战世界杯,许多媒体随声附和,竟相报道。

C. 电影《战狼2》以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D. 尽管霍金被疾病困在轮椅上,但他仍锲而不舍,创作了一系列科学著作。

 

1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他是一个计算机专家,我们初学计算机的人要虚心向他请教,不耻下问。

B. 每到夜幕降临,小吃街便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C. 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D.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中学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13.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 文山老君山有一棵特大的香樟树,高30余米,粗13.5米,树冠覆盖面积达721.31平方米,令人叹为观止。

B. 学校辩论赛上,李明同学语无伦次的逐一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C. 前面是万丈深渊,后面是虎视眈眈的猎人,鹿群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D. 家喻户晓的体坛明星姚明、李娜相继退役,结束了他们在赛场上的传奇人生。

 

14.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D   )

A. 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 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 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1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他坐在演播室里,与主持人谈笑风生。

B. 在训练中失去双腿的他坐在轮椅上潸然泪下。

C. 凭着勤学苦练,不善言辞的他在同行中崭露头角。

D.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16.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A   )

例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7.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8.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 月亮像个大圆盘一样挂在天上。

B.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 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D. 他的身体像弓一样的弯。

 

19.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B  )

A. 草木皆兵   何乐不为   色厉内荏

B. 怒发冲冠   一发千钧   肝肠寸断

C. 口是心非   炮火连天   伶牙俐齿

D. 呆若木鸡   一日三秋   如虎添翼

 

20.下列成语用了同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B  )

A. 暴跳如雷   恍如隔世   如饥似渴

B. 千钧一发   一手遮天   怒发冲冠

C. 口蜜腹剑   胆大包天   兔死狐悲

D. 排山倒海   冰清玉洁   如鱼得水

 

21.下列诗句与“漠漠水田飞白鹭”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C   )

A. 艳艳红花映山前

B. 盈盈春风到天明

C. 阴阴夏木啭黄鹂

D. 幽幽竹影到静斋

 

22.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B.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C.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D.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3.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B.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24.下列诗句中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B.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C.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D.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25.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C   )

A. 旋沉荔花蜂酿蜜,清香不减蔗浆寒。

B.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C.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D.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26.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

A. 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C. 张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 赵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27.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D   )

A.同学们给住院的校工送来水果,他感动地说:“谢谢同学们,你们的礼物我笑纳了。”

B.“小明,你怎能给同桌抄你的作业?”“怪哉,君子成人之美,何罪之有?”小明很不服气。

C.西瓜滞销,小京替卖瓜的叔叔写了张促销广告:“西瓜性凉可消暑,多食无益须谨慎。”

D.我对阿姨说:“对不起,我把借您的书弄破了。”她笑道:“没事儿,‘读书破万卷’嘛。”

 

28.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   A   )

A. 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 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 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 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29.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

A. 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C. 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D.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30.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B  )

A. 你明天在家里等着,我一定光临寒舍。

B. 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学习方法,给了大家许多启示。

C. 班长接见了前来视察的市人大代表,并介绍了班级管理情况

D. 他能够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理应得到大家的恭维。

 

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 政府部门招商就合理吗?如果技术监督、环境保护、税务审计等部门把招来的投资用于制造假冒伪劣、污染环境、漏税逃税,那该怎么管理?

B. 彼得堡接近北极圈,由于每天晚上十二点钟太阳还在天上,使我们每天在那里的游览时间都能增加好几个小时。

C. 新年伊始,“勇气”号火星车和它的孪生兄弟“机遇”号火星车先后成功登陆火星,人类开始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活动又活跃起来了。

D. 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3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B  )

A. 在同学们的热心的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 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面前。

D. 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面向我们走来。

 

3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 手机大大地增强了人们沟通的效率和距离。

B. 通过这节课,使我们深受教育。

C. 在这节课中,学习了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D. 李老师不仅教会了我们写作,还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 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D. 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3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

B.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36.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它们,如同与大师们携手共游,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②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以便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掌握了打开书的大门的钥匙。

③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并且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

④最后要学会做点读书笔记,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列提纲,制卡片,画图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⑤还要注意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精读精彩部分和难点部分有利于不断提高欣赏能力。

A. ①②③⑤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②⑤④①    D. ③②④⑤①

 

3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D  )

①大教育家孔子,面对子路、冉有等弟子提出的类似问题,就有不同的解释。

②这是因为人的性格不同、诉求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幸福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③时下,“你幸福吗”这个问题大热,不过,如果猛然一问,很多人会被问住。

④个人的临时情绪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综合幸福指数的判断。

⑤“幸福是什么”向来见仁见智,连先贤也不能给出标准化的答案。

A. ⑤②①④③      B.⑤①③②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38.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

①整整花了十年心血,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②陆机听了不禁嘲笑左思自不师恩力,说即使费力写成,也一定毫无价值。

③西晋文学家左思受张衡《两京赋》的启发,决定撰写《三都赋》。

④左思用行动证明:成功来自于认准目标,持之以恒。

⑤左思毫不气馁,他广泛查了解,大量是收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反复修改。

A.③②⑤①④   B.④③⑤②①   C.③①②⑤④   D.②③⑤①④

 

39.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谓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40.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

过多,就无需谈之色变。

③ 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 凉拌菜的卫生情况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 熟的海鲜时间长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⑥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海鲜和凉拌菜。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①②⑥⑤④

C.③①②⑥④⑤   D.②①⑥⑤④③

 

41.古诗赏析

陈与义 宋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对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A. 首联点明登临位置,从“帘旌”到“夕阳”,写景由远及近。

B. 颔联思昔抚今,忆“吴蜀”融入厚重历史感,说“徙倚”渗透个人怅惘情。

C. 颈联“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跨度上道出了亡国之臣的无尽忧愤。

D. 尾联“风霜”语意双关,“沧波”情景交融,于无限悲凉中收束全篇。

 

42.古诗赏析

登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首联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其中风、渚,天、沙,猿啸、 鸟飞,对仗工整。

B.颔联“萧萧”“滚滚” 使“无边落木”“不尽长江”更加形象,景象萧瑟、阔远。

C.常极言诗人客居他乡之久,抒写思乡情切;“独”突出孤独无依,处境艰难。

D.“悲秋”二字是诗眼,前四句抒发登台所感的悲情,后四句描写登台所见的秋景。

 

43.古诗赏析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首联描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44.古诗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 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 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 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45.古诗赏析

约 客  宋代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前两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C. 第三句点题,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

D. 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46.“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D   )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元宵节

 

4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D   )

A. 端午节       B. 清明节      C. 重阳节     D. 七夕节

 

4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C   )

A. 清明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4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A  )

A. 清明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50.“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描写的是什么节日?(  D   )

A. 清明节       B. 重阳节      C. 中秋节     D. 端午节

 

51.选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下句(   C   )

A. 拔剑四顾心茫然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直挂云帆济沧海    D. 停杯投箸不能食

 

52.选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句(   C   )

A. 莫使金樽空对月    B. 奔流到海不复回

C. 千金散尽还复来    D. 古来圣贤皆寂寞

 

53.选出“莫愁前路无知己”的下句(   A   )

A. 天下谁人不识君     B. 不教胡马度阴山

C. 野渡无人舟自横     D. 潦倒新停浊酒杯

 

54.选出“海上生明月”的下句(   B   )

A. 皓月海上升    B. 天涯共此时

C. 月满西楼照    D. 思君空断肠

 

55.选出“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下句(   C   )

A. 只缘感君一回顾    B. 只缘身在此山中

C. 只缘身在最高层    D. 只因身在此山中

 

56. 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著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虎符》《北京人》等。

B.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和郑光祖的《赵氏孤儿》。

C. “风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儒家诗论把“风”“雅”列为“诗经六义”的两类。

D. 雨果是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和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幻灭》《九三年》等。

 

5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A. 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 普希金是俄国诗人。

C. 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和《林家铺子》。

D. 蒲松龄的代表作是《聊斋志异》。

 

58.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B  )

A. 《天净沙•秋思》作者是马致远。

B. 《登高》的作者是孟浩然。

C.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作者是王维。

D. 《蜀道难》的作者是李白。

 

5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为词牌名。

B. 杜牧是宋代诗人。

C. 词又被称为“长短句”。

D.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6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与李清照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后世又称他为“杜樊川”。

B.苏轼在散文创作上,继承了韩愈、柳宗元的创作传统,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创作上,是北宋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在诗歌创作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C.曹雪芹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等。曹雪芹只写了《红楼梦》的前80 回,后40回是高鹗续写的,后40 回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远不如前80回。

D.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边城》,以湖南凤凰古城为背景,描绘了当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乡土小说。

 

文言文阅读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6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B. 举匏樽以相属(慰藉)

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缭绕、盘绕)。

D. 苏子愀然(指容色改变,这里有忧愁的意思)。

62.下列句子,不属于客“托遗响于悲风”原因的一项是(   A  )

A.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6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中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B.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音调转到悲伤,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

C. 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的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D. 客人借眼前之景引出曹操落败,又继以他横槊赋诗时志得意满进行对比,对曹操这个奸雄进行了抨击。

 

文言文阅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6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轻率

B. 吾与点也               与:赞成

C. 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且知方也               方:道,准则

65.下列句中加点的“尔”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子路率尔而子曰

C. 鼓瑟希,铿尔

D. 夫子莞尔而笑

66.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 文章开头交代了谈话的内容与方式,四位弟子环坐在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既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份,又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

B. 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假思索,抢先回答,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他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其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C. 子路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博得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的豁达态度。

D. 公西华的回答使其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了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故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

 

文言文阅读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断绝  

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中:符合

D.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6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A. 輮使之然也       河东凶亦然

B.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风雨兴焉        斯天下之民至焉

D. 蚓无爪牙之利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6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 “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文言文阅读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70.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吾未见其明也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1.下列两组画线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72.下列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士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文言文阅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73.本文节选自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   C    )

A. 《春秋》    B.《左传》    C.《资治通鉴》    D.《竹书纪年》

74.与“群臣说服”中的“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 秦王不说      B. 为一说,使与书俱    C. 诣太守,说如此   D.黄生借书说

75.对文中画线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夫人坐在家的帏幕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决定了千里之外的胜利。

B.坐在军帐之中花重金筹码多请些参与出谋划策的人才,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

C.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D.我坐在家的帏幕中就可遥控胜利于千里之外。

 

现代文阅读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三家组成的,即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儒家美学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道家美学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禅宗美学是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占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其实就是讲和谐,儒家尤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儒家的思想是入世,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禅宗的思想是循世。我们可以各列举一位唐代的诗人来说明。儒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毫无疑问是杜甫,杜甫被称为诗圣,因为他是典型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道家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李白,李白被称为诗仙,因为他是典型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禅宗的唐代诗坛代表人物是大诗人王维,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是典型的禅宗思想的代表人物。

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虽然杜甫是以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杜甫身上也有道家的东西,李白身上也有儒家的东西,王维身上也有儒家甚至道家的东西。比如,王维进朝做官肯定要按儒家的方式行事,上朝是儒家,退朝是禅宗。所以说,他们每个人身上三种美学都有,只不过是每个人更侧重哪一种。另外,一直讲儒道互补,庄禅相通,这八个字概括了三种美学、三种文化相互渗透的特点。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果大家去过青岛崂山,就能发现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和平相处,互不侵犯。我们国家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是什么教派都能留下来。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在中国都有分支,但是谁也不占统治地位。

再一个是艺术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精神的空间,尤其是道家和禅宗。刚才讲了儒家是入世,但是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比如说中国画家中著名的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清代扬州八怪全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家和禅宗里面尽情地遐想。而西方就不一样了,西方很多知识分子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包括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等。如德国哲学家尼采,他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大哲学家,他的名著《悲剧的诞生》中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但是,十分可惜的是尼采自己就没有做完这场梦和演完这幕剧,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反而自杀了,因为他钻研越深入,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茨威格就是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双双服毒自尽的,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而中国的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精神的家园,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

76.下列关于原文传统美学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中国传统美学是由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家组成的。儒家美学以孔孟为代表,道家美学以老庄为代表,禅宗美学以六祖慧能为代表。

B. 就儒家、道家和禅宗三家政治思想而言,在唐代的典型代表是:诗圣杜甫代表儒家思想,诗仙李白代表道家思想,诗佛王维代表禅宗思想。

C.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在我国,没有一个宗教能占统治地位,但都能保留下来,世界上三大宗教在中国也有分支。

D. 中国的文人失意之后往往到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精神家园中寻找寄托,由此可见,中国文人可以在艺术里面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7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

A. 儒家突出一个仁字,仁者爱人就是讲和谐。儒家在中国古代社会是由正统地位的,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处于主导地位的思想就是儒家思想。

B. 虽然杜甫是在儒家为主,李白是以道家为主,王维是以禅宗为主,但并不是说他们身上就没有别的思想。三种美学,在一代文人身上不是截然分开的。

C. 道家思想是出世,禅宗思想是循世,在历代知识分子失意的时候,道家和禅宗作为精神的家园给中国历代知识分子提供了唯一的精神空间。

D.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拿了文学大奖以后和他的妻子一同服毒自尽,既不是经济原因,也不是生病导致的,就是因为他觉得他越写下去越找不到精神的家园。

7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 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三者具有相互渗透的特点,儒道互补,庄禅相通就是很好的说明。

B. 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如青岛崂山上佛教的庙宇和道教的道观可以和平相处,互不侵犯。又如王维身上既在儒家的东西,也有道家的东西。

C. 道家和禅宗往往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失意时的精神家园,如中国画家中的明代四大家扬州八怪等都是寄情于书画,在道禅里尽情的遐想。

D. 西方很多知识分子越钻越深,越来越迷茫,缺少研究道禅一样的美学,所以他们功成名就以后都自杀了,如哲学家尼采就是其中之一。

 

现代文阅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________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________过一样;又像________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79.填入文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 泻 浮 洗 笼       B. 照 飘 滤 托

C. 流 升 洗 笼       D. 泻 浮 浸 罩

80.对下列句子或词语的表达效果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这些语句用叠词法描绘景物,音韵和谐,突出月下荷塘景物的朦胧。

B.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脉脉”原指用眼神或行动表情达意的样子,这里既写流水无声,又用拟人手法赋予人的情意。

C.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用博喻的手法写出荷花的动人之处。

D.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用比喻的手法,侧面描写荷风的轻柔。

8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D   )

A. 夸张       B. 拟人       C. 排比       D. 通感   

 

现代文阅读

语言艺术将走向何方?它的归宿究竟在哪儿?网络文字的沙尘暴吹个不息,势头不减,文字垃圾的雪球越滚越大,使人恐惧而看不到希望。但是我们还需要一个乐观的心态,因为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反面,一切都会盛极而衰。以法国为例,雨果和左拉时代就涌现出大量的报纸、刊物之类,并有大量通俗读物,但是流芳百世的语言艺术的瑰宝,也不过屈指可数。可见语言艺术的精华由人类的智慧和心血凝聚而成,总是不可多得的。人类语言艺术的瑰宝与人类世界同在,它的消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人类再次回到冰河期,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几百年过去,无论东方西方,纯粹雅正、最高最美的那部分语言艺术历久弥新,不仅没有消亡,而且仍然在生长,总量也在增加。再看那些同期盛行与风靡的文字,现在已无人注意。没有记忆,没有传递,没有津津乐道,没有研究、引用和欣赏。要想了解它们,就必须去专门的图书馆和资料馆,翻阅积满厚厚尘埃的老报刊。它们大部分早已去了应该去的地方,那就是语言的垃圾场,时间的河流将其冲刷得无影无踪。所以,别说是分分秒秒都在刷新的网络文字,就是现在出版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纸质书,终将被埋进历史的尘埃,剥蚀和消解。当然,这其中还会包括一部分被时代潮流所遮蔽、湮没的优秀文字。

语言文字由基本的使用工具,进步到一种艺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衡量一段历史创造的伟大与否,也要看它语言艺术发展的高度。虽然语言艺术不能像物质成果那样简单而直接地被消费和使用,比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雨果的《悲惨世界》、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鲁迅的《野草》等,既不能入口裹腹,也无法用来居住,但它们象征着一个民族在一个历史时期的生命能力、一个民族的心灵力量,决定着这个民族在一切方面的创造强度。所以,人类文明的最终归宿就是语言艺术,这是一个至高的指标,也是一个至高的区别。

目前中国处于一个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如果我们丢掉了汉语言艺术这个最苛刻、最艰难的标准,毁坏它而不是使之生长,那么这个时期所有的物质成果都将是脆弱的。语言艺术的发展和保存是最困难的,人类发明了火药、造纸、火车、飞机、宇宙飞船等等,发现了圆周率、勾股定理、万有引力、相对论等等,这些科技成果一概得以贮存和记忆,后人可以踩着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巨人的肩膀继续攀登,然而文化与艺术却很难积累与进步,因为它是生命中最深奥最厚重、最复杂最难解的东西,也是人类文明旅程最终的抵达之地。像古希腊哲学、莎士比亚的戏剧、东西方的古老史诗、中国的《诗经》《楚辞》和诸子百家等等,都是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再比如中国唐朝的李白杜甫,这些奇妙的语言艺术,都是无法复制的。

我们思考语言艺术的归宿,无论面对多么极端化的语言混乱和文字垃圾,仍然应该怀有希望和信心,要坚信规律,相信它将在属于自己的安息之地存在,其代表人物和创造物都在那里。不要太气馁。读那些最值得读的经典,它们的创造者虽然不在了,但伟大的文字还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与我们同时代的那些杰出者,这些人不会因为与我们同处一个时代,因为过于切近而变得廉价。千万不要和他们擦肩而过,虽然遇见是一件困难的事。

(选自张炜《语言艺术的归宿》,有删减)

8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无论是不断刷新的网络文字,还是现在出版的纸质书,最后都会被埋进历史的尘埃,剥蚀和消解。

B.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衡量一段历史创造的伟大与否,主要看它语言艺术发展的高度。

C.火药、飞机等科技成果能够贮存和记忆,是因为后人可以踩着牛顿、爱因斯坦这些巨人的肩膀继续攀登,而文化和艺术却不能。

D.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语言艺术不发达,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其他方面的创造强度、其文明程度就会受到局限。

8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一段采用事实论证的手法,以此来证明语言艺术自有其发展规律,其精华是有穿透力的。

B.作者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对照,指出语言艺术的高峰是独特的,后人无法依靠因循、复制等方式逾越。

C.文章引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的事例,来证明语言艺术不能被消费和使用。

D.末段照应开头,强调应保持乐观态度;并且给人们以提示,要相信同时代也会有语言艺术的伟大成就。

8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B   )

A.对于人类语言艺术的瑰宝来说,网络文字的沙尘暴和文字垃圾的雪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类可能再次回到冰河期。

B.如果我们毁坏汉语言艺术这个最苛刻、最艰难的标准,那么这个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所有的物质成果都是脆弱的。

C.几百年过去,纯粹雅正、最高最美的语言艺术历久弥新,而那些同期盛行与风靡的文字都已进入语言垃圾场。

D.语言的垃圾终被时间的河流冲刷得无影无踪,而被时代潮流所遮蔽、湮没的优秀文字,在专门的图书馆和资料馆里得以保存。

 

现代文阅读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造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来还缺少一样元素: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85.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8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8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D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现代文阅读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88.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 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C. 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到好处。

D. 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89.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 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 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 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D. 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90.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 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B. 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C. 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 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分享到:
联系方式

主院校地址:辽宁省丹东市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洋河大街30号(仪表园校区)

浪头校区地址: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北环路

更多平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