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考哪儿!

微信

邮箱 kf@kaonaw.com

电话 18627052963

院校登录

院校入驻

关于我们

请选择您所在的省份

A 安徽 B 北京 C 重庆 F 福建 G 广东 G 广西 G 贵州 G 甘肃 H 河北 H 黑龙江 H 河南 H 湖北 H 湖南 H 海南 J 吉林 J 江苏 J 江西 L 辽宁 N 内蒙古 N 宁夏 Q 青海 S 山西 S 上海 S 山东 S 四川 S 陕西 T 天津 X 西藏 X 新疆 Y 云南 Z 浙江

请选择招生类型

确定

考哪儿 > 未分类数据(旧数据)

考生必看:四川省2022年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流程图文解析

四川考哪儿 863 2022-08-25 16:10

目录操作流程志愿填报
填报完毕志愿填报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使2022年高考考生和家长了解熟悉网上志愿填报的过程,今天考哪儿为大家带来四川省2022年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流程图文解析。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具体怎么操作?填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这里都有答案!赶快来看看吧!

四川省2022年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图片

1、进入页面

为便于操作,建议在电脑端操作,在浏览器输入网址:https://zy.sceea.cn/,然后按回车键即进入四川省普通高考志愿填报统一入口。页面如下:

图片

操作说明

Ø 考生登录时需要输入“考生号”“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然后点“登录”按钮进行身份验证。只有以上信息全部输入正确,才能通过系统的身份验证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

Ø 考生首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其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后6位数。

Ø 验证码为“验证码”输入框右侧图片上所显示的字符。

Ø 如果考生输入了以上正确的信息后仍不能通过身份验证,可能的原因是系统内设信息与考生实际信息不符,需要联系考生报名所属区(县)招考办核对更改后再进行登录。

Ø 若考生首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则登录成功后将进入“密码修改”页面,系统强制要求考生修改初始密码,这是为了确保考生的身份安全;若非首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则登录成功后将进入志愿类别链接页面。

2、修改密码

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在登录成功所进入的功能选择页面中点击页面右下方的 “修改密码”即可进入密码修改页面。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密码修改页面如下图:

图片

操作说明

Ø 新旧密码不能相同,密码位数8 - 14位。

Ø 输入两次新密码必须一致。

Ø 考生输入旧密码、两次新密码,考生点击“确定”按钮,系统执行密码更改。

3、填报须知

考生在每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将会进入“考生须知”页面,首次修改密码后也会转入此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

操作说明

Ø 考生应仔细阅读考生须知中注意事项和时间安排。

Ø 阅读完考生须知后,点击页面下方文字“我已阅读以上网报须知”左侧的小方框,则按钮[进入填报]才可使用,这时单击该按钮进入“功能选择”页面。

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

考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在登录成功所进入的功能选择页面中点击页面右下方的 “个人信息”即可进入考生个人基本信息页面。个人信息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

操作说明

Ø 考生应仔细查看个人基本信息是否正确。

Ø 确认个人信息无误后,单击[确认]按钮则进入“功能选择”页面。

志愿填报

1、志愿类别选择

考生成功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阅读报名须知后进入该页面。首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的考生,必须修改初始密码后,点[确认]按钮进入该页面。以普通艺术类考生填报志愿为例,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

注:如考生不在国家专项、地方专项、高校帮扶、公费师范生、地方优师专项、乡村振兴名单中,则对应志愿栏将不显示。

操作说明

考生可进行的操作有三种,填写志愿,修改志愿和查看志愿。

 Ø 当某个志愿类别填报时间已经截止,考生可进行的操作只有“查看志愿表”。

Ø 当某志愿类别尚未截止填报,且考生尚未填报该类志愿时,对该类志愿可以进行的操作只有“填写志愿表”。

Ø 当某志愿类别尚未截止填报,且考生已经填写了该类别志愿表时,可以进行的操作有“修改志愿表”和“查看志愿表”,此时志愿类别选择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

Ø 单击页面中间的红色字体可进入相应的志愿操作页面。

2、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

在志愿类别选择页面点击“填写志愿表”或“修改志愿表”即进入该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

操作说明

Ø 点击页面中的“查询计划”按钮,将会弹出查询计划控件,考生可在此控件内查找筛选出本批次能够填写的志愿,如下图:

图片

Ø 在院校代码输入框中输入考生志愿的院校代码,然后把鼠标移动到下一个输入框或按回车键时,系统自动显示对应的院校名称。

Ø 在专业代码输入框中输入考生志愿的专业代码,然后把鼠标移动到下一个输入框或按回车键时,系统自动显示对应的专业名称,如下图所示:

图片

Ø 学校代码应为4位数字,专业代码应为2位数字或字母,若所输入的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格式有误则系统将会提示格式错误。

Ø 若所输入的学校代码和专业代码不存在,或者虽然存在该学校和专业代码,但该学校专业并不在考生当前所填写的志愿批次招生,则系统会提示如下:

图片

Ø 填写志愿时应该避免出现填写信息不完整的情况,如在某个批次中,没有填写一志愿却填写了二志愿;填报了某个院校,却没有填写具体的专业。在很多情况下,系统会进行警示,考生应根据系统的警示修改好自己的志愿。

Ø 填写志愿时为了避免出现填写信息不完整的情况,系统采取了强制约束填写顺序(暂不能填写的志愿是锁定状态),没有填写一志愿不能填写了二志愿;填报了某个院校,却没有填写具体的专业,也不能填写下一个志愿。填写专业时,也要按专业顺序进行填写。没有填写每个志愿的院校,也不能填写其相应的专业。

图片

图1-1  志愿的锁定状态

图片

图1-2  在没有填院校的情况下填写专业

图片

图1-3  在没有填写前面专业的情况下填写后面的专业

图片

图1-4  在没有填完上一志愿的情况下填写下一志愿

Ø 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填报完毕

1、填报后须知

考生在每次填写或者修改志愿后,进入该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

操作说明

Ø 阅读完考生填报须知后,考生可点击页面下方的[查看志愿表]按钮,可以查看考生刚刚填写的志愿表信息,进行检查核对。

2、查看志愿表

在志愿类别选择页面点击“查看志愿表”即进入该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片

操作说明

Ø 若某个志愿类别填报时间已经截止,则考生只能查看已填报的信息而无法进行修改。

Ø 仔细查看核对所填报内容,如需要进行其他操作,则单击页面底部的[返回]按钮将返回到“功能选择”页面。

志愿填报应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各批次志愿填报截止时间,务必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在第一次登录高考志愿网上填报系统时,会要求考生按照系统界面的提示修改初始密码,修改成功后再次登录系统进行后续填报步骤。

在整个志愿填报和录取期间,考生的报名号、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密码等信息都需要考生妥善保管,既不能泄露给他人,也要自己时刻牢记。如果忘记登录密码,需要考生本人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向当地县级招生考试机构申请恢复或重置。

2、注意在官方渠道获取招生信息并保持电话畅通

考生了解招生政策和录取信息渠道主要为各县(市、区)招考办、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四川省招生考试指导中心网站、四川省教育厅网站等。“在录取期间,招生考试机构或学校常会因录取事宜与考生联系,所以提醒考生特别注意,录取期间要主动向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了解情况,在未确定自己被录取以前不要远离,并保持报名时所留电话的畅通。”

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网上填报志愿并提交确定,填报截止时间后,所填志愿一律不得更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志愿填报的,视为自愿放弃。

3、服从“专业调配”等于增加了一把“保险锁”

首先,是否选择专业调配,考生是自愿的,可同意,也可不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如果考生勾选服从专业调配,在自己所填报专业无法被录取的情况下,学校就会把考生调配到有计划空额且符合录取条件的专业;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配,则会被作退档处理。

“每年录取期间,考生因不服从专业调配而被退档的情况是较为普遍的。”志愿指导老师解释说,因为目前四川省普通类本科一批次、本科二批次、专科批次以及艺术体育类本专科招生均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根据平行志愿“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考生一旦被高校退档,就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落到下一批次录取,而此时选择服从专业调配,则等于增加了一把“保险锁”。通常情况来说,对专业调配选项的纠结,源自于考生担心自己被调配到不喜欢或自认为不好的专业,但如果考生专业意向并不明确,职业生涯规划也比较宽泛的话,选择服从专业调配,就相当于增加了一次被大学录取的机会。

目前,高校对人才的培养日渐多元化,学生在校期间对自我的发展和规划也拥有较多的自主权,如果考生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大学还是有很多机会进行调整的。

总体来说,服从专业调配给考生的专业录取增加了不确定性,但却是规避“上线落榜”的重要保障,在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明确承诺对身体不受限且服从专业调配的进档考生不退档。最后,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的规划,审慎对待专业调配选项。

相关标签: 志愿填报
分享到:
收藏

评论

暂无评论

测一测你能上的大学

省份
请选择省份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山东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类型
请选择类型
科类
请选择科类
分数
姓名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