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考哪儿
760
2022-09-07 10:12
目录 | “三新”改革“变”在哪里 | 应对“三新”改革的几点建议 |
改革要求 |
根据自治区统一部署,广西2021年秋季学期全区正式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为帮助各位学子更好地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以下简称“三新”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考哪儿将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
(一)学校课程变化: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
普通高中开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学校的各类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所有普通高中课程均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高考的主要命题范围。学生还需按要求参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二)学习科目变化:外语语种增加。
普通高中新课程增加了外语规划语种(调整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鼓励高中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
(三)学时和学分变化:高中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
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每周35课时,18课时计1学分。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
(四)学业水平考试变化: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原来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只有1种类型,成绩合格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高考综合改革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2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等6门。选择性考试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组合如下:
学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所在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确定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
(五)课堂组织方式变化:选课走班将全面开展。
2021年秋学期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取消文理分科,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选课走班。各普通高中将针对我区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将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
(六)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变化:采取“3+1+2”模式。
2024年,广西统一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即“3+1+2”。
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照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七)招生录取方式变化: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新机制。
从2024年开始,我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将实施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招生录取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一)提前做好生涯规划。
一是重视生涯规划指导。高中生由于年龄特点,对个人生涯发展、兴趣特长、能力倾向等认识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个性特点、生涯发展与国家需要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大学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合理规划升学与就业目标,有效减少学生在生涯发展方面的困惑。二是掌握生涯规划方法。通过开展调研、读书、借助网络平台、请教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测试等途径帮助学生掌握认知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识学业与生涯规划的关系。同时,请督促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在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中实现自我认识,确立志趣志向,逐渐形成生涯思考和生涯规划,为高二年级的选课走班做好准备。
(二)充分做好选课准备。
一是理性选课。选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高等学校招生要求,进而理性地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做到不盲目跟从,决策要科学,选择要慎重。二是学会选课。选课走班的关键不在于“走”而在于“选”,特别要重视积累高一模拟选课走班的经验,结合生涯规划指导,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和性格测评,根据孩子能力最强的学科和将来最擅长的专业开展选课走班。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一是了解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五个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的爱国情怀、遵纪守法、创新思维、体质达标、审美能力、劳动实践等。二是积极参与综合实践。督促并协助孩子在假期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并注意主要通过“写实记录、自我陈述和教师评语”等方式来记录学生综合素质实践情况。
(四)全面了解高考招生。
一是深入了解统一高考招生的变化。要理解“院校+专业组”将成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最基本的单位,普通高等学校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对每个具体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二是理性对待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安排在统一高考之前,未报考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或报考但未被录取的考生,还可以通过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或其他院校。高考只是高三毕业生较普遍的升学途径之一,新高考改革下的高三学生升学的方式将更多元。
南宁市教育局
2021年11月29日
根据《广西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广西新高考改革采用“3+1+2”模式。
从2024年起,统一高考考试科目包含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全国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任选一门)3门,不再分文理科,其中外语科目考试含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选择性考试科目由考生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任选1门,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可分为12种组合。报考体育类、艺术类等专业的考生还须按有关要求参加相应专业考试。
考生总成绩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全国统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按等级转换分数计入考生总成绩。
与原来相比,新课程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有变化:
1.课程设置变化:外语语种增加,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另外,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
2.课程类别变化: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成为高考考查范围。
3.学时和学分变化: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低于42学分,选修课程不低于14学分。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江西、河南、广西、贵州、甘肃、新疆6省区和兵团开始使用新教材。
新教材的体例编排、选文内容、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等方面,都与之前使用的教材发生很大变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