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省份

A 安徽 B 北京 C 重庆 F 福建 G 广东 G 广西 G 贵州 G 甘肃 H 河北 H 黑龙江 H 河南 H 湖北 H 湖南 H 海南 J 吉林 J 江苏 J 江西 L 辽宁 N 内蒙古 N 宁夏 Q 青海 S 山西 S 上海 S 山东 S 四川 S 陕西 T 天津 X 西藏 X 新疆 Y 云南 Z 浙江

请选择招生类型

普通高考
确定

请先登录

请选择 未登录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专科 已关注:113人 关注
湖北/襄阳     类型:综合类     创办时间:1905     主管部:湖北省     院校人气:153282
院校特色:

国家骨干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双高计划(专业)

校训:厚德、笃学、慎思、敏行
占地面积:1857.44亩
住宿条件:四人间和六人间,空调,部分独卫,内置阳台
在校生数:1.7万余人

学院简介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于2000年8月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占地面积1857.44亩,校舍总面积55.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9亿元,全日制高职生1.7万余人。学院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 详情>>

学院首页
学院简介
招生动态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历年分数
录取规则
院校直播
校园风光
在线咨询

欢迎来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宣传信息网!

如果我们符合您的基本报考要求,您可以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院最新招生动态!

您目前的状态为:

咨询

录取率

欢迎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我要提问

* 问题:
匿名提问
(匿名提问不会收到回复微信提醒)
招生动态

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制定)

来源: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2-04-24     浏览量:366

目录《英语》部分《英语》部分样题及参考答案
《语文》部分《语文》部分样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部分《政治》部分样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单独招生考试  文化综合考试大纲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制定)

《英语》部分

本部分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育部公布的中等 职业学校教学用书目录《英语》科目教材为主要参考教材。 英语部分的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测试考 生的英语阅读理解、判断和推理能力。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英语考试为水平测试,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40 分, 试卷由单 项选择、阅读理解两部分组成,难度适中。 

(二)试卷整体结构

题号题型题量小题分分值
I单项选择20120
II阅读理解10220
合计40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  

(一)基础知识 

1.掌握《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 1700 个左右单词(含九年义务教 育阶段的词汇),同时学习大约 300 个左右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2.理解以下语法项目的形式和意义并正确使用。 

(1) 名词:名词的单复数、名词所有格的构成。 

(2) 代词:人称代词及物主代词的用法。 

(3) 数词: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基本用法,以及序数词的构成。 

(4) 介词和介词短语:表示时间与地点的常用介词和介词短语的基本用法。 

(5) 冠词:定冠词 the 及不定冠词 a /an 的基本用法。 

(6) 连词:常用连词 and、but、so、or 等的用法。 

(7) 形容词: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的结构及基本用法。

 (8) 副词:副词的基本用法及在句中的位置。 

(9) 动词:系动词、行为动词、助动词、常见情态动词的基本用法以及 动词过去式、过去分词的规则变化与不规则变化。 

(10)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 现在 完成时的基本用法。 

(11) 非谓语动词:理解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形式及其用法。 

1) 理解动词不定式在句中作宾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2) 理解动词的-ing 形式在句中作宾语、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3) 理解动词的-ed 形式在句中作定语和状语的用法。 

(12) 理解 “There be”句型。 

(13) 主从复合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二)综合能力 

了解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掌握此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与解题步骤。要求 能理解以下话题范围内常见题材的阅读材料,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1) 人物故事 

(2) 教育故事

(3) 校园生活

(4) 休闲娱乐

(5) 饮食、卫生与健康 

(6) 自然与环保 

(7) 出行 

(8) 安全与急救 

(9) 科学技术 

(10) 节日与习俗

《英语》部分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测试考生英语词汇、英语语法掌握情况。

( )1. I sing very well, and I can English.

A.do B.see C.tell D.speak

参考答案:D

本题测试的是单词“speak”的用法。

( )2. We are ______ your goods news.

A.waiting B.wait for C.waiting for D.awaiting for

参考答案:C

本题测试的是词组“wait for”的用法和现在进行时。

二、阅读理解(每题 2 分,共 20 分)

本部分 2 篇短文,每篇约 300 词左右。考生根据所提供的短文,从短文后每小

题所给的 4 个选项中选出 1 个最佳选项。本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The Flying Car Have you ever dreamed about flying in the sky in your own flying car? 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fly at will. You would not need to spend hours in traffic everyday. You could also travel large distances very quickly. Since the Wright brothers built their airplane in 1903, several pioneers have worked to invent a flying car.

Accordling to car industry experts, the dream of flying cars will soon be real. A talented engineer named Paul Moller recently invented such a car. Moller has spent almost 40 years and millions of dollars developing his prototype(原型).The car has room for four people. It is designed to take off and land in small spaces and can fly as high as10,000 meters. It uses four external engines to move up, down, and sideways. The car,unfortunately, is not fuel-efficient. It does not get good mileage. Moller's car is guided by computers and satellite systems. In case of a crash, it has airbags and parachutes(降落伞). He showed that a car could be built to fly.

A flying car society has many problems to solve. The first concerns safety. If there are no roads, what will stop people from crashing into each other? It is easy for a single car to travel, but what happens when there are thousands? Another issue is cost. At the moment, it costs several million dollars for one car. How can people afford to buy them? The third issue is fuel. There needs to be enough fuel to supply these cars. The fuel also needs to be less polluting than the kind we use now. Still, technology is advancing. It is likely that these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in a few years. Then, dreams of quick and easy flight will be realities.

( )1.The word pioneers in the passag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A.diehards

B.innovators

C.ancestors

D.pilots

( )2.The phrase each other in the passage refers to

A.problems

B.roads

C.people

D.airplanes

( )3.The word issue in the pssse is closest in meaningto

A.concern

B.belief

C.distribution

D.possibility

( )4.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ll of the following are true EXCEPT:

A.Technology is advancing.

B.The car does not get good mileage.

C.Flying cars will be used in five years.

D.Flying cars cost a lot of money right now.

( )5.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passage, what can be inferred(推测) about

flying cars?

A.They offer a number of advantages over normal cars.

B.Famous people will buy them.C.They cost a lot of money.

D.They do not have gears.

参考答案:1.B; 2.C; 3.A; 4.C; 5.A

《语文》部分

一、考试范围及分值比例

序 号考试范围分值
1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和语言表达30
2阅读赏析20
3古诗词背诵默写10
4写作40
合计100

二、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100 分。

试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古诗词背诵默写、阅读赏析题、写作题。

三、考试能力要求

本科目主要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写作五种能力。这五种能

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

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具体应用。

E.写作。是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应用,是在 A B C D 基础上提高了的能力

层级。

四、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语言知识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巧。

1.识记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不

合逻辑。

④正确表达,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⑤辨析并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对比、对偶、设问、

反问、双关)

(二)文学常识

1.识记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时代。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代表作以及国别。

③识记文学体裁基本常识。

(三)阅读与欣赏

1.古诗文阅读

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⑤理解诗句含义。

⑥分析作品形象及思想感情。

⑦鉴赏语言特色及艺术表现手法。

⑧概括诗文大意。

2.现代文阅读(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

③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④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⑦分析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

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⑨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写作

篇章写作,做到观点正确,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内容具体,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简洁,文字通顺;格式标准,文面整洁。

写记叙文,能恰当地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

写说明文,能具体、清晰地说明事物或事理,语言准确。

写议论文,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合乎逻辑,观点和材料统一。

《语文》部分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6 分)

1、《诗经》分_______三类,题材广泛,普遍运用_______的手法。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_______家,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3、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代表作品有《 》、《九歌》、《九章》等。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4 分。)

1、《荷塘月色》的作者是( )

A.沈从文    B.朱自清    C.王蒙    D.老舍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自( )。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哽咽    嘟哝    粗糙    清冽

B.拽断    算帐    端详    溃烂

C.爆躁    唾沫    划算    晾晒

D.罗嗦    连络    蹒跚    秤杆

三、补写出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鉴赏(10 分)

夕阳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注释】诗歌描写了诗人登高望远时所见到的景象。“花明柳暗” 表现春天的美好。“悠悠”,忧愁。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5分)


五、现代文阅读(10 分)

玉兰花的记

忆芦玮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荫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1、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3 分)


六、作文(40 分)

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 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去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路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年轻人痛苦地望着大师。

“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怎么能登山呢?”大师道。

年轻人一愣,忽然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就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其实,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学会放下,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顶峰。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题目自拟,但不可用所给话题作为文题。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得少于 500 字。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风、雅、颂 赋、比、兴

2、教育    儒家

3、屈原    离骚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B    2、C    3、A

三、补写出下列古诗词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沉舟侧畔千帆过

2、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古诗鉴赏(10分)

1、这句诗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的手法。以花明柳暗的春色反衬自己的一腔哀愁,表达了一种愁苦之情。

五、现代文阅读(10 分)

1、热情大方,乐于助人。

六、作文(40 分)

评分标准:

一类卷:(40—35 分)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无语病及错别字。

二类卷:(34—30 分)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 1—2 处语病,无错别字。

三类卷:(29—24 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 3—4 处语病及少量错别字。

四类卷:(23 分以下)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语病及错别字较多。

《政治》部分

一、考试范围及分值比例

序号考试范围分值
1时事政治5
2职业道德与法律20
3哲学与人生15
4经济政治与社会20
合计60

二、考试形式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 60 分。

试题类型: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三、考试的基本要求

本科目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在认知水平

上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在情感态度观念上主要考核学生正

确情感、态度与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在运用能力上主要考核学生在理解的基础

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社会生活有关现象,并能有效纠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时事政治

1.认知水平

理解掌握十九大报告中的相关知识,熟记中国梦的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十九大的主题、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十九大做出的主要矛盾和历史方位变化两个政治判断,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党对我国未来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 改革开放 40 年来历史成就。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党的信心、政府的信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

1. 认知水平

理解并掌握个人和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以及职业道德养成的途径,教师、公务员、警察、医生等职业道德要求,依法治国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宪法的地位, 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违法和犯罪行为区分和危害。

2. 情感态度观念

能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 以不讲礼仪为耻;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崇尚民主、公正、平等。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宪法至上,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3. 运用能力

能运用礼仪规范和要求,正确分析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能通过分析,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公民和职业人;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能运用法律约束自己并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能正确处理违纪、违法、犯罪三者的关系。

(三)哲学与人生

1. 认知水平

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与作用,熟记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利己与利他的关系,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想与个人奋斗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人的本质,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2. 情感态度观念

能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规律,脚踏实地;坚持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尊重他人,乐观进取,正视矛盾,不怕挫折,积极向上;注重实践、科学思维、是非分明,努力学习;能坚定信念,用于担当。

3. 运用能力

能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善于实践的人;正确对待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会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的是与非,透过现象看本质;能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

(四)经济政治与社会

1. 认知水平

理解和掌握商品的内涵,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企业形象、诚实守信、产品质量三者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消费方式,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市场和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作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战略,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外交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2. 情感态度观念

正确看待金钱;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正确对待各种文化,关注民生问题,树立和谐社会共建共享的观念。

3. 运用能力

能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能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政治》部分样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关于道德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

B、道德有时可以遵守,有时不用遵守

C、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D、提升道德境界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2.下列选项更行为符合网络礼仪的是()

A、诚实友好交流

B、迷恋、沉溺于网吧C、随意约会网友D、自由浏览网上的各处信息

3. 下列行为中遵循了社会公德规范的是()

A、 过马路时为了“便捷”而跨栏杆

B、 乘坐公交车时主动让座位给需要的人

C、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说说笑笑

D、 见人有难,不予相助

4. 关于遵纪守法,看法正确的有()

A、 只要没有违法犯罪的动机,即使不懂法也能做到守法

B、 学法的人未必守法,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学法

C 、只有不断学法、用法,才能提高我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D 、学法对执法者才有用,对我们无所谓

5.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

定不移贯彻()的发展理念。

A.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B.创造、协调、生态、开放、共享

C.创新、统筹、绿色、开放、共享

D.创造、统筹、生态、开放、共享

二、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个人的自尊自信高于国家和民族的自尊自信。()

2. 文明礼仪要从小培养。从严要求,才能形成良好习惯。()

3. 未成年人参与赌博且屡教不改只是一种不良行为,没有法律责任。( )

4.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 请说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我们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2.请说出十九大会议的主题。

四、材料分析题(10 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案例 1:2009 年 7 月 5 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境内外势力的精心准备、策划下,暴徒们在有着两百多万人口的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大肆打砸抢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果断处置“7•5”事件的同时,当地政府还组织警力依法留置、审查打砸抢烧犯罪嫌疑人一千余名。尽管“7•5”事件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公安、司法机关在处理这一事件时,同样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没有受非理性因素影响而违反法律规定。

案例 2:39 岁的湖北京山县雁门口镇人佘祥林在背负“杀妻”之名服刑11 年后,2005 年 4 月初终于被中断刑期重获自由,(因为“被杀”的妻子张在玉又回到了家乡)并累计将获得 70 余万元国家赔偿。湖北法律专家指出,这个“离奇”的错案凸显出现行司法体制的一些漏洞,也势必促进司法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从而进一步促进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护。

问:①上述两个案例给你什么启示?(3 分)

②说说如果违反了法律后果将会怎么样?(2 分)

③冤案的发生是否意味着法律失去了它的效力?谈谈你的看法。(5 分)

附: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A﹚

二、判断题

1(×)2(√)3(×)4(√)

三、简答题

1. 答:职业道德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和保证。促进职业活动健康进行。职业道德是企业文化的总要组成部分,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手段,可以促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四、材料分析题

解析:

①案例一中公安、司法机关按照法律规定处理乌鲁木齐七五暴力事件;案例二中主人公的 11 年冤狱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漏洞,说明司法公正的重要性。

② 受到法律制裁,承担法律责任。③没有失去效力。正是由于相关法律的存在,才能严惩暴力犯罪分子,佘详林才能获得 70 余万元的国家赔偿。而冤案的发生恰恰是执法机关没有严格执法的结果。

分享到:
联系方式

主院校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隆中路18号

更多平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