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您所在的省份

A 安徽 B 北京 C 重庆 F 福建 G 广东 G 广西 G 贵州 G 甘肃 H 河北 H 黑龙江 H 河南 H 湖北 H 湖南 H 海南 J 吉林 J 江苏 J 江西 L 辽宁 N 内蒙古 N 宁夏 Q 青海 S 山西 S 上海 S 山东 S 四川 S 陕西 T 天津 X 西藏 X 新疆 Y 云南 Z 浙江

请选择招生类型

确定

请先登录

请选择 未登录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公办 专科 已关注:0人 关注
广东/东莞     类型:理工类     创办时间:2009     主管部:广东省     院校人气:120871
院校特色:

省级示范

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双高计划(专业)

校训:崇德、笃行、精技、创新
占地面积:1149余亩
住宿条件:四人间、六人间、空调、独卫、阳台、
在校生数:12000余人

学院简介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东莞市唯一一所公立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学校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办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发展目标,凝练了“政校行企协同,学产服用一体”的办学模式,确立了“服务学生成长,支撑东莞制造”的办学理念,在短短的... 详情>>

学院首页
学院简介
招生动态
招生专业
招生计划
历年分数
录取规则
院校直播
校园风光
在线咨询

欢迎来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宣传信息网!

如果我们符合您的基本报考要求,您可以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院最新招生动态!

您目前的状态为:

咨询

录取率

欢迎您登录

立即注册 | 忘记密码

微信登录

我要提问

* 问题:
(匿名提问不会收到回复微信提醒)
招生动态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试点新生报到指引

来源: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2023-04-19     浏览量:140

为方便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试点新生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顺利来校完成报到、注册手续,我们提供以下入学指引,请仔细阅读并做好相关准备。

一、报到时间

9月18日(周日)08:30--9:30。无故逾期2天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二、报到地点

东莞市松山湖区大学路3号行政楼B415会议室

三、新生报到

(一)报到当天所须材料(核验原件后退回)

1.录取通知书原件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正反面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中)

3.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户主页和本人页复印在同一张A4)

4.本人高中阶段毕业证书(含普通高中、中职、技校)原件及复印件

5.退役证原件及复印件

6.本人近期正面免冠一寸彩色照片2张

以上资料报到当天由工作人员核验入学资格后,方能办理报到手续。考生需对个人在报名时所填报的信息及上交的材料的真实性负责,我校依据考生提交的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考生需承担因提供虚假信息或证明材料而造成的取消报考或录取资格的后果,并承担可能引发的法律责任。

(二)报到时入校要求

1.东莞市内新生返校。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粤康码绿码、核验行程卡等进校,完成报到流程后当天离校。

2.外省及省内市外新生返校。凭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结果、粤康码绿码、核验行程卡等进校,完成报到流程后当天离校。

3.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暂缓报到:(1)正接受治疗或医学观察的新冠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2)正在落实健康管理措施的新冠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及与感染者“有同时空交集”的人员;(3)近10天内有境外旅居史的人员,未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防控措施的;(4)近7天有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地市旅居史的人员;(5)近7天有中风险地区及其所在县(市、区)旅居史的人员,有社区爆发疫情的地市、有明显社区传播的地市旅居史的人员;(6)粤康码为红码或黄码的人员;(7)返校前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或确诊感染肺结核等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人员;(8)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及疫情防控实际,学校评估认为需要暂缓返校的其他人员。

(三)学生进校流程

新生步行进校→大门入口处测温、刷脸→进校查验(粤康码、行程轨迹)、48小时内核酸检测的阴性结果→B415报到注册

如测温异常,则采取静候复查、异常隔离等相应措施。

四、缴纳学费说明

缴费办法请参见《2022年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新生报到须知》。请于2022年9月18日前完成学费缴纳,报到现场不收现金。

五、新生现场报到具体安排

时间

事项

8:30-9:30

新生报到手续办理、入学资格复查

9:30-10:00

学生证、学籍卡办理

10:00-11:30

退役军人现代学徒制新生开学典礼暨新生见面会


分享到:
联系方式

主院校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大学路3号

西校区地址:东莞市道滘镇粤晖路3号

北校区地址:东莞市大岭山镇连平连马路183号

更多平台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