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登录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创建于1933年,是省属唯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8326人。学校前身是“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90年职业教育历史,1959-1963年和1978-1983年两段时期,曾开办... 详情>>
如果我们符合您的基本报考要求,您可以点击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院最新招生动态!
咨询
录取率
2024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同意在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同时撤销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建制。 9月3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成立大会在广州举行。
2023年3月,学校入选鲁班工坊建设联盟成员单位。9月,学校获批为2023—2025年国家级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基地。
2022年10月,学校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典型院校”。 12月,学校获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直属基地 ,被确定为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
2021年,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术学校并入学校,成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中职教育部。8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化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化州乡村振兴学院在化州职业技术学校正式挂牌。9月,学校通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
2020年7月,经广东省人社厅批准,学校正式设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2019年,7月,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12月,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二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学校牵头成立全国化妆品行业职业教育产教联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
2016年,学校被列为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2011年6月,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示范性院校验收。
2008年,学校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2007年,学校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2006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
2004年10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正式投入使用。
2003年1月,学校开始建设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
1999年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995年2月,中国轻工总会撤销,中国轻工总会通知学校更名为广州轻工业学校,定为副厅局级单位。
1992年,全国中专办学水平评估,学校被国家教委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1980年,恢复“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轻工业部重新接管学校,撤销“广东工艺美术学校”和“广东轻工业学校”两个校名,为综合性中等专业学校,列入全国轻工业重点中专学校。
1978年,经广东省批准开始招收糖、造纸专业大学本科生,开始复办“广东轻工业学院”。
1977年,学校管理体制是由轻工业部与广东省轻工业局双重领导,以部为主,日常行政工作与人事工作由广东省轻工业局负责,其他由轻工业部负责。
1974年,在学校内成立“广东工艺美术学校”,与“广东轻工业学校”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由省轻工业局领导。
1973年,学校从广东轻工业机械厂分离出来,恢复招生,名为广东轻工业学校,由省轻工业局领导。
1969年,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撤销,广州安装工程公司、轻工业部安装工程公司二队及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并入广东轻工业机械厂,仍属轻工业部管理。
1964年,学校改名广东轻工业学校。同年秋季,大学部不再招生,学院名称取消,更名为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
1963年1月,学校划归中央轻工业部直接领导,挂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广东轻工业学院两个校牌。
1960年,广东轻工业学院创建(合署),分设大学部和中专部,先后招收了三届大学本科生,由广东省轻工业厅领导。
1959年10月,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轻工业部属广州造纸工业学校、轻工业部属南宁造纸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广东省轻工业学校,由轻工业部和广东省双重领导,同年秋,学校招生大专班。
1958年3月,食品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广东食品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3月迁址至广州市新港西路。
1956年6月,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更名为食品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由食品工业部领导。
1955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
1954年1月,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校址在小北登峰路。
1953年,中南地区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全区性院系调整,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广州私立天佑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兴宁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湛江高级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与常德高级工业学校、郑州工业学校、湖北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湖南工业技术学校、江西高级工业学校、萍乡高级工业学校等6校的化工科和糖业科合并组建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同年,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广州化学工业学校 ,由轻工业部直接领导。
1952年,广东全省工业中等学校进行调整,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染织科参与合并组建武汉纺织工业学校,机械科参与合并组建长沙中南机器制造学校,电气科参与合并组建中南电气工业学校,水利、土木科参与合并组建珠江水利学校。
1950年1月,学校由省文教厅领导 ,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技术学校。2月,学校迁到广州小北登峰路办学。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学校由军管会接管,继续办学。
1947年9月,全校学生迁回三元里旧校区上课,此时学校规模为五科,19个班,559名学生。
1946年1月,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三年级学生留在大南路上课,一年级新生和二年级重新回到三元里旧校区上课,一度暂借大佛寺办学。
1940年4月,中山沦陷,学校疏散入澳门,借用鲍斯高及圣约瑟中学课室继续上课。同年8月,学校继续经香港迁移到韶关乐昌上丛村坚持办学并创建广东科学仪器制造厂。1943年7月,学校再度迁至连县西岸乡及县城。1944年9月,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再度迁往西江罗定,学校亦随之迁至罗定。罗定学宫为我校临时联络处。1945年1月,学校迁到云浮腰古水东乡祠(蓉华书院)办学,同时开办西江工业专科学校。9月,学校重回广州,接收了位于大南路的“伪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
1937年,日寇开始轰炸广州,为躲避日寇战火,学校被迫在1937年至1945年进行长达3000公里的护校苦旅。同年9月,学校被迫迁入顺德大良镇。1938年10月,学校迁至中山。实验室设在澳门,机工厂设在香港。广东省立广州农工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云骇广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36年,广东省立第一农工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广州农工职业学校。
1935年3月,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立第一农工职业学校。
1933年6月,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创建,政府拨款30万元兴建,当年招生161人,校址在广州市三元里。校长黄巽。初创校时,招高级土木工程科一班,初级机械科、初级印刷制版科、初级农产制造科各一班,学习年限均三年毕业。学生在校学习,半工半读。